近日,廣州石化氫燃料電池供氫中心擴能改造項目可研報告獲中國石化集團公司批復。項目以石化副產氫為原料,在化工區新增一套氫氣提純設施(燃料氫產量為5000Nm^3/h),通過壓縮機升壓后,管輸到擴能后的供氫中心充裝。項目計劃于2023年底建成中交,投產后廣州石化燃料氫總產能將突破5100噸/年,將成為華南地區最大的燃料氫供應中心。
一年市場需求翻了三倍
我國氫能產業正處于能源產業導入期,《中國石化氫能“十四五”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到2025年建成中國第一氫能公司,到2050年成為世界領先氫能公司的發展目標。“廣州石化是中國石化在珠三角的唯一一個特大型的石油化工企業,理所當然要為氫能(清潔能源)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所以早在2019年的時候,我們就在布局燃料電池氫的項目。”廣州石化副總工程師曾芳勇在接受羊城晚報獨家專訪時表示。
廣州石化地處粵港澳大灣區腹地,按照中國石化“十四五”氫能規劃和地方氫能發展規劃,將發展氫能作為潔凈能源和轉型升級雙示范企業建設的重要抓手,以綠色能源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2020年12月15日,廣州石化1500噸/年氫燃料電池供氫中心一期項目正式投產,所產氫氣純度達99.999%,成為中國石化集團公司首家商業化運行的氫燃料電池供氫中心。“截至目前,已累計向粵港澳大灣區供應燃料電池氫超830噸。”曾芳勇告訴記者,2021年廣州石化總共銷售210噸氫氣,而到了2022年,達到620噸氫氣,增長了3倍,“這也看出珠三角整體經濟發展上,對潔凈能源的需求是不斷增長的。”
融合新能源車產業鏈發展
根據廣州市規劃,廣州石化所在的黃埔區是廣州市發展氫能產業的核心區域,在2018年獲批國家新能源綜合利用示范區后,被列為廣東省氫燃料電池汽車商業運營示范區,其氫能在建項目數量多、體量大,目前已初步構建較為完善的氫能產業鏈雛形,已經引進鴻基創能、雄韜氫恒、雄川氫能、廣州舜華、群翌能源、摩氫科技等重點企業項目落戶。
緊挨著廣州石化,是黃埔區引進的現代汽車氫燃料電池系統項目。在這片黃埔區打造的新能源車產業鏈的豐樂北-廣石化片區內,也是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總用地1000畝,建設以國際知名整車企業帶動的從制氫到用氫的氫能全產業鏈,聚集了廣州石化、現代汽車、廣東國鴻、廣州雄川氫能等優勢企業,涵蓋制氫儲運和氫氣加注裝備、整車運營、燃料電池系統和電堆、燃料電池關鍵部件與材料、檢測認證等氫能各個環節。
在廣東省“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廣東將要打造氫能產業發展高地,多渠道擴大氫能應用市場,聚焦氫能核心技術研發和先進設備制造,并加快培育氫氣制儲、加運、燃料電池電堆、關鍵零部件和動力系統集成的全產業鏈,布局電解水制氫、 天然氣制氫、工業副產氫提純裝備制造產業,推進高密度儲氫裝備制造,短期加強高壓氣態儲氫建設,長期布局低溫液氫、 低壓固態儲氫產業,利用低溫氫燃料電池產業區域先發優勢,形成廣州-深圳-佛山-環大灣區核心區燃料電池產業集群。而廣州石化也依據這一規劃,布局自己在大灣區的氫能發展步驟。
目前,廣州石化是廣州氫能消耗大戶的主要提供者,也處于珠三角核心位置。“廣州石化是加氫母站,通過管束車將氫能運送到加氫站。”曾芳勇告訴記者,目前的下游客戶主要是重載車,“現在廣州黃埔區路上跑的很多公交車,就是氫能源車。”還有部分客戶是短距離運輸的載重泥頭車。
目標第一氫能公司
“按照國家對氫能產業的規劃,我們作為保供單位有責任先行一步。”他告訴記者,雖然國外在這一領域的發展相對完善,但我國氫能方面制氫、儲氫等方面的新工藝、新技術正迎頭趕上,廣州石化在烯料電池氫的純化、管輸、增壓、加氫母站等關鍵技術上,近兩年取得很大進展。“我們氫氣一期項目,利用自己的工藝包技術,氫氣純化和增壓也都是使用國產設備。”至今團隊共申請了12項專利,其中9項已經獲得了批復,還有3項發明專利正在備案審查過程之中。
廣州石化是中國石化在珠三角的特大型的石油化工企業,而中國石化的雄心則是把氫能作為公司新能源業務的主要發展方向,逐步培育并壯大中國石化氫能產供銷一體化產業鏈,打造中國第一氫能公司。據了解,近年來,圍繞氫能和燃料電池汽車產業,中國石化已與國內多家能源企業展開深化互利合作,如戰略投資上海重塑、中鼎恒盛等產業鏈企業,與法液空簽署合作備忘錄,與康明斯合作成立合資公司等。在去年7月份中國石化舉行的氫能應用現代產業鏈建設推進會暨高質量發展論壇上,中國石化一口氣與8家企業簽署了氫能產業鏈建設合作協議,合作方包括河南機場集團、寶武清潔能源公司、一汽解放公司、上海重塑、中國氫能聯盟、中國船級社、上海交通大學材料學院氫科學中心、國家電投武漢綠動氫能公司等8家單位,攜手打造氫能應用現代產業鏈、推動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當前,雖然我國氫能產業部分核心技術亟待突破,但以廣州石化為代表的前行者信心滿滿,“氫能源是潔凈能源,推動國計民生和產業發展的事情,我們要先走一步。”曾芳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