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法規政策
1、上海:2025年氫車超萬輛!
香港萬得通訊社報道,7月19日,上海市印發《上海交通領域氫能推廣應用方案(2023-2025年)》提出,重點發展重卡、公交、冷鏈、非道路移動機械等應用場景,到2025年,力爭實現示范應用燃料電池汽車總量超過1萬輛。《方案》要求,加快完善氫燃料供應體系和燃料價格形成機制,逐步形成安全、穩定的氫能供給保障網。適時探索氫能在水運、航空、鐵路領域的示范應用的可行性。
2、遼寧盤錦:超前布局氫能產業 ,建成氫氣儲運裝備產業集聚區
近日,遼寧盤錦市人民政府印發《盤錦市碳達峰實施方案》,其中氫能方面指出:超前布局氫能產業,培育壯大新能源產業集群,積極穩妥發展氫能,加快制氫、氫燃料電池等技術裝備研發應用。
3、河北石家莊:到2030年,氫基豎爐等技術取得突破應用
7月11日,石家莊市工信局印發《石家莊市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其中提到:推動低碳原料替代。鼓勵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備氫,優化煤化工、合成氨、甲醇等原料結構支持發展生物質化工,推動石化原料多元化。鋼鐵。到2030年,富氫碳循環高爐冶煉、氫基豎爐直接還原鐵、碳捕集利用封存等技術取得突破應用。
B、企業動態
1、四川首批12輛49噸級氫能重卡交付
7月18日,自貢首個氫能重裝物流園在東方鍋爐舉行了開園儀式。儀式現場,搭配了東方鍋爐自主生產氫燃料電池系統的12輛氫能重型卡車交付給了四川東方物流有限公司。這次交付的氫能重型卡車,是四川首次實現49噸級氫能重型卡車的示范應用,采用了東方鍋爐最新研制的110千瓦級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一級部件百分之百國產化。
2、思偉特簽約中國電建:重點圍繞儲能、制氫等合作示范
7月17日,北京思偉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與中國電建集團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正式簽署綠色能源投資合作協議,將重點圍繞可再生能源儲能、制氫和制綠色燃料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和項目示范。在氫能高端裝備制造領域,雙方共同打造具有國內領先生產規模和工藝水平的固體氧化物電池及設備量產基地。

3、鋒源氫能助力嘉善6輛氫能公交投運
7月16日,搭載鋒源氫能燃料電池產品的6輛8.5米氫能公交在166路正式上線運行,即三港新城公交首末站—嘉善南(高鐵站),沿線跨越平湖市、嘉善縣兩地,往返里程約50公里。本批交付的氫燃料電池公交,搭載鋒源氫能80kW氫燃料電池系統發動機。
4、中國石油石化院PEM電解水制氫催化劑實現量產
近日,中國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在集團公司科技部項目支持下成功開發出質子交換膜(PEM)電解水制氫催化劑制備技術,并完成PEM電解水制氫催化劑批量化生產,實現了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經電解槽廠家驗證,催化劑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商業催化劑水平,成為國內電解槽廠商高效國產化催化劑的新選擇。
5、上海電氣:氫器時代已建設電解水制氫研發實驗室
7月19日,上海電氣在投資平臺表示,上海氫器時代科技有限公司建設電解水制氫研發實驗室,為關鍵材料研發、部件制備、產品制造提供了全方位基礎支撐,為全套電解水制氫產品提供了測試平臺。在示范應用方面,上海電氣建成國內首個應用于工業園區的“綠氫制-儲-用”一體化示范項目,同時也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可滿足300標方每小時PEM電解槽多功能測試驗證平臺。
C、行業大勢
1、東莞氫能產業聯盟成立
7月18日,東莞能源投資集團牽頭成立了東莞市氫能產業聯盟。這個聯盟將有效地對接政府服務與企業發展,推動氫能源項目的示范應用,加快核心技術的研發推廣,并構建完善的東莞氫能產業鏈體系,以打造東莞氫能源產業高地。東莞目前云集了莞新能源研究院、東莞理工學院、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等一批國內一流的科研院所,在產業鏈關鍵技術環節具有雄厚的研發實力。

2、國內完成首次全尺寸螺旋焊管長周期高壓高比例摻氫試驗
7月14日,寶雞鋼管公司成功完成國內首次全尺寸螺旋焊管長周期高壓高比例摻氫試驗,標志著中國石油在高壓高比例摻氫輸送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今年3月,寶雞鋼管成功完成了國內首次全尺寸實物長周期高壓6.3兆帕的純氫試驗,積累了輸氫管材研發及全尺寸評價的寶貴經驗。
3、皖能綜合能源供應服務站示范項目在合肥正式投用
7月18日,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的一座全新的皖能綜合能源供應服務站示范項目(龍塘站)正式投入使用。這個龍塘綜合能源港項目是在原有的龍塘CNG加氣站基礎上進行改擴建的。安徽省天然氣公司決定在龍塘加氣站上新建加氫內容,并考慮后期增設加油功能。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項目中還引入了基于智慧能源管理平臺的新型儲能系統。

D、國際視野
1、中東首座高速加氫站建設啟動
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ADNOC)7月18日宣布,已經開始建設中東地區第一座高速加氫站。這個加氫站將建在阿聯酋首都馬斯達爾市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社區,通過一個由“清潔電網”供電的電解槽生產氫氣。該公司計劃在今年晚些時候完成該站的建設并投入運營,同時他們還計劃在迪拜高爾夫城建立第二座加氫站,該加氫站將配備“傳統的氫燃料系統”。
2、斗山與英國莊信萬豐簽署氨分解技術聯合協議
斗山恒能于7月17日宣布,與英國氨裂解解決方案公司莊信萬豐簽署了“氨裂解業務聯合研究協議”。斗山恒能正在加速開發與燃氫聯合循環發電相關聯的氨裂解技術。氨裂解是一種在高溫下分解氫和氮的化合物氨(NH3)來生產氫氣的技術。兩家公司計劃共同開發氨裂解工藝與燃氫聯合循環發電的一體化設計技術,并將其應用于未來的燃氫聯合循環發電。
3、180萬噸綠色氨!澳大利亞和韓國合作建立綠色能源走廊
在韓國簽署的《首腦協議》可能標志著澳大利亞昆士蘭向韓國出口綠色氨的首批重大項目之一,從而在兩國之間建立綠色能源走廊。韓澳氫聯盟由澳大利亞的方舟能源(Ark Energy)及其母公司Korea Zinc、韓華Impact和SK Gas等韓國企業組成。北昆士蘭擬議的大型項目每年將生產高達180萬噸的綠色氨,并將支持方舟能源公司Collinsville綠色能源中心高達4.5GW的可再生能源項目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