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雙碳”目標提出以來,氫能作為未來能源體系變革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產業規模正不斷擴大。根據中國氫能聯盟的預計,2020年至2025年,中國氫能產業產值將達1萬億元,2026年至2035年產值達到5萬億元,預計到2050年氫能將占能源份額10%。
不過,萬億產業風口背后,還面臨著建設成本高、儲氫難度大、檢測標準缺失等問題,影響著氫能產業的進步。12月27日,位于河北保定的國內首個氫能產品全鏈條公共檢測服務平臺——特嗨氫能檢測正式宣布對外開放,并與華北電力大學、蘇州中車氫能動力技術有限公司、浙江鋒源氫能科技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發力氫能產學研用等領域,加速推動氫能上下游產業鏈發展。
公開資料顯示,特嗨氫能檢測始建于2016年,于2018年6月正式運營,中心整體占地面積約20000平方米,按照國內法規要求的甲類廠房進行設計與施工,擁有高標準實驗室12個,引進歐美各類高尖端設備240余臺,涉及6大類檢測業務11類產品的160項。
特嗨氫能檢測副總經理馬強告訴36氪,氫氣易燃易爆,危險性比較大,它的工況下涉及高壓流量以及特殊性能的測試,特嗨氫能檢測配備了車載儲氫系統超高壓氫能循環測試能力及其配套,去進行零部件級別的耐環境溫度、濕度以及耐高壓的測試。
“高壓和環境實驗室主要是為了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閥門部件的泄漏問題,還有就是使用壽命的問題。我們配套的環境振動實驗室,主要是對儲存系統和燃料電池系統耐久性的考核,幫助客戶改進性能。高壓循環實驗室主要是把儲氫瓶放在防爆的環境艙內,通過管道向儲氫瓶內部充放氫氣,來模擬用戶實際使用氫氣的一個過程。”他表示。
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實驗室是特嗨氫能檢測的重點實驗室之一,支持最大功率150kW,可以承接所有車載150kW以內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測試及研發試驗。這里配備了單體/(大功率)堆棧測試站、電堆泄漏檢測裝置及配套步入式環境模擬試驗箱、中型環境模擬試驗箱、系統測試臺架等設備,覆蓋膜電極—單電池—短堆—整堆—系統(含輔助零部件)全系列性能檢測。
馬強告訴36氪,該實驗室經過將近六年的測試,積累了大量的測試方法,形成了一系列評價燃料電池性能指標的測試體系,譬如不同工況下電池的發電效率、發電能力等,來進行燃料電池產品的迭代。
同時,特嗨氫能檢測還建有動力總成實驗室,配備有符合氫安全要求的四驅動力總成臺架,具備模擬各類環境下的道路測試、法規工況測試,全自動駕駛與駕駛習慣等能力,直供氫壓最高18MPa,可滿足氫內燃機性能開發與評價需求。

特嗨燃料電池汽車動力總成測試實驗室
馬強表示,特嗨動力總成實驗室能夠進行兩種測試,第一種是燃料電池系統的測試,即氫氣通過電化學轉化成電能去驅動電池形成扭矩或者動力的測試,第二種是氫氣直接送到燃油車的發動機里,在缸內進行能量的釋放,通過活塞運動轉化成機械能。
另外,特嗨氫能檢測還擁有整車的轉轂實驗室,使車輛按照特定行駛工況模擬路試,電性能測試可同步記錄電壓、電流、溫度、總線等信號,為后續車輛的開發提供數據支撐。
“通過上述一系列實驗室的檢測能力,我們覆蓋了氫能產品全鏈條的檢測服務能力。同時,我們還有基于豐富的產品測試和分析能力的燃料電池標桿車逆向解析服務,依托4年30萬+小時的氫安全運行、測試經驗,每月定期舉辦氫能行業測試技術交流和研習活動。”馬強表示。
值得關注的是,作為一個新興的細分領域,如何保障氫能檢測的數據安全,也成為行業討論的焦點話題。特嗨氫能檢測獲得了國家級CMA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證書和實驗室國家CNAS認可證書,是一家獨立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可為行業客戶提供定制化、信息安全的測試服務,通過物理隔離以及獲得信息安全認證的數字化系統全面保證檢測獨立性與信息安全。
目前,特嗨所有實驗室已正式對外開放,可為各大主機廠、零部件廠商提供定制化的儲氫、燃料電池、系統及整車檢測和配套研發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