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蘭石集團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扎實推進“四強”行動、“6+1”行動,發揮鏈主作用,加快傳統優勢產業改造升級,依托多年來在能源化工制氫、加氫及脫氫核心裝備設計制造技術積淀及產業資源優勢和化工工程總承包能力,加快氫能“制儲輸加用”五位一體全產業鏈布局,逐步走出一條具有蘭石特色的氫能產業發展道路,構建起氫能產業發展新格局。
——打造科技創新平臺,全產業鏈布局做強做精氫能核心裝備
2021年,蘭石集團牽頭組建了甘肅省能源裝備創新聯合體,圍繞智能鉆采裝備與技術、能源化工裝備與技術、新能源裝備與技術3大領域8個方向,統籌行業上下游創新資源,積極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升級。2023年,獲批甘肅省首個氫能裝備技術創新中心,正在全力打造氫能產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基地、甘肅綠色氫能高端裝備研發制造基地。與國家能源氫能及氨氫融合新能源技術重點實驗室——仙湖實驗室,成立蘭石仙湖聯合實驗室,聚焦氫能與燃料電池和氨氫融合新能源技術兩條主線,圍繞PEM電解水制氫撬裝、溫和氨裂解制氫裝置、新型陶瓷儲熱、甲醇制氫開展技術攻關,推進市場化。
制氫裝備方面,開發了國內主流規格1000標方堿性電解水制氫裝置,核心技術指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已具備50-1500標方制氫系統研發能力,和年產100臺套電解水制氫裝置生產能力。聯合仙湖實驗室完成PEM電解水制氫撬裝裝置研發,系統電耗低于4.5千瓦時每標方,具有能耗低、氫氣純度高、運輸方便等特點。自主研發完成1000標方溫和氨裂解制氫裝備,采用撬裝式模塊化設計,可實現快速轉運、分布式制氫。聯合仙湖實驗室完成新型陶瓷儲熱與甲醇重整制氫系統,通過太陽能集熱系統收集太陽光熱能,利用低谷電轉化熱能,用于甲醇重整制氫,實現低成本、高純度連續制氫。

儲氫裝備方面,具備高、中、低壓各類氣態儲氫容器及中、低壓氣態儲氫球罐研發和制造能力,參與編制《加氫站用儲氫壓力容器》國家標準。研制的98兆帕高壓儲氫容器成功列裝于廣東佛山南海區首個70兆帕商業化加氫站。
加氫裝備方面,自主研發了國內首臺套45兆帕離子液氫氣壓縮機,已完成氫氣試驗和產品鑒定,正在開發90兆帕離子液氫氣壓縮機。自主研發的加氫用微通道換熱器(PCHE)安全性、穩定性及工作效率達到行業先進水平,已成功應用于超臨界二氧化碳、加氫機、壓縮機等領域。
用氫裝備方面,完成20千瓦稀土系固態合金儲氫及燃料電池系統開發,具有常溫常壓充放氫、循環使用壽命長等特點,可應用于數據中心、應急電源、熱電聯供等應用場景。參與全球首套規模化(千噸級)合成綠色甲醇示范裝置建設,完成核心反應器制造,與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聯合開展二氧化碳合成綠色甲醇工藝包開發及推廣。
——積極搭建應用場景,全面提升氫能整體解決方案服務能力
打通綠氫制儲加用工藝流程,高標準建成蘭石集團氫能產業試驗示范基地,完成關鍵技術驗證及核心裝備試驗,將為氫能技術創新、氫交通等應用場景搭建提供有力支撐。綠氫制儲用一體化試驗示范項目,可作為制氫母站對外提供氫氣,也可作為加氫站直接為氫能車輛加注氫氣。
發揮金川集團在高效催化劑、固態儲氫合金、膜電極等產品和技術優勢及蘭石集團在氫能裝備制造方面的特長,聚焦氫能工業化應用場景,謀劃建設“固態儲氫+燃料電池發電”系統,發展水電解制氫和氫燃料電池催化劑、納米鎳催化劑、固態儲氫合金,推進儲氫系統商業化。
完成生物質制碳粉氣化制氫技術開發,可實現大產量、連續穩定運轉,有效解決生活垃圾填埋場地緊張及處理費高的問題,實現資源化利用。在完成云南宜石垃圾無氧熱解碳化中試項目的基礎上,正在開展蘭州新區生活垃圾400噸每天低溫炭化項目。

依托500兆瓦光伏大基地項目,建設綠電、綠氫、綠氨、綠醇一體化氫基能源基地,推進儲存、運輸配套設施建設,搭建設施農業應用場景,形成綠色能源完整產業鏈。
——加大產業推廣力度,全面促進氫能產業應用領域落地見效
在氫能公交領域,圍繞蘭州市區至蘭州新區公交專線,全面打造氫能公交示范應用場景。在氫能物流領域,聯合中煤集團、甘肅電投、甘肅能化集團、甘肅物流集團,結合“疆煤入甘”運輸業務,共同推進氫能物流、綠電制氫項目布局和建設。在垃圾制氫領域,圍繞蘭州新區400噸每天生活垃圾處理項目,打造甘肅首個“分布式垃圾制炭、集中式制氫”新型生活垃圾處理解決方案。在低碳轉型領域,圍繞甘肅電投、甘肅能化集團資源優勢,合作開展火電靈活性改造及CCUS示范,推進電廠摻氨燃燒設備及系統產業化,構建氫能在工業領域的消納場景。在氫基能源領域,結合風光電制氫一體化發展支持政策,利用谷電低價制氫與離網制氫模式,與廣東能源集團、甘肅電投等單位合作建設風光氫氨醇一體化項目。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蘭石集團將繼續以國家“雙碳”戰略為引領,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落實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張國清在甘肅及蘭石集團調研時的重要指示,把握建設國家新能源綜合開發利用示范區機遇,借助深耕石化裝備領域70余年的技術積淀,強化產業協同,堅持開放合作,充分示范項目資源集聚效應,做強做優氫能產業,加速綠電、綠氫、綠氨、綠醇等氫基能源產業發展,積極構建綠色能源完整產業生態,全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爭做氫能產業發展排頭兵,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在打造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基地中發揮龍頭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