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已經飛逝而過,年尾的疫情并沒有影響氫能的火熱。國務院、部委和各個地方在12月一共發布了44項與氫能相關的政策。從這些政策可以看出,氫能在清潔能源領域依舊是重要一環。
氫能車將為拉動內需出力
12月15日,國務院連發兩項政策支持氫能設施發展。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在氫能方面指出:釋放出行消費潛力。優化城市交通網絡布局,大力發展智慧交通。推動汽車消費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推進汽車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加強充電樁、加氫站等配套設施建設。隨后印發《“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指出加強貨運車輛適用的充電樁、加氫站及內河船舶適用的岸電設施建設,在運輸、倉儲、配送等環節積極擴大氫能等清潔能源應用,加快建立天然氣、氫能等清潔能源供應和加注體系。
就在3天前,工信部、國家發改委、住建部、水利部4部門發布《關于深入推進黃河流域工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鼓勵氫能等替代能源在鋼鐵、水泥、化工等行業的應用。統籌考慮產業基礎、市場空間等條件,有序推動山西、內蒙古、河南、四川、陜西、寧夏等省區綠氫生產,加快煤炭減量替代。
從中可以看出,氫能有兩個領域受到國家層面更多的關注,一是氫燃料電池車輛作為新能源車的一部分在拉動內需以及清潔交通中的作用,二是綠氫作為替代能源在各個高能耗行業中的參與。

地方:更多的省份開始關注氫能
2022年12月份,發布氫能政策更多的依舊是北京、上海、廣東這幾個省市,另外浙江、安徽、四川這幾個省份也都給出了有力度的政策。不過更讓人感到亮眼的是以往在氫能領域比較沉寂的幾個省份也推出了政策關注氫能、促進氫能發展。表現最突出的是福建省,以往福建整個省份只有個別地市發布過刺激氫能發展的政策,但是就在12月21日,福建省發改委直接給出了《福建省氫能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表示到2025年,要培育20家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氫能產業知名企業,核心裝備及關鍵零部件基本實現本地制造,實現產值500億元以上。全省燃料電池汽車應用規模達到4000輛,力爭建成40座以上各種類型加氫站。同時福州市也發布了促進氫能源產業發展扶持辦法,就福建省來說,福州市對氫能的關注度也是最高的。不過從總體來看,福建省對氫能發展的步伐邁出的還是比較謹慎的。
更讓人關注還有一項是山西省呂梁市公布了一條涉及1億元扶持資金的政策:《呂梁市2022氫能產業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暫行)》。文件提出將斥資1億元支持氫能源車的發展。對氫能重卡的補貼,也給出了限制條件:“獲得資金補貼的氫能重卡汽車在呂梁市域內運行必須達4年以上,不達4年的根據運行時間按比例扣減補貼資金。”山西省對氫能非常青睞的地市級中,呂梁可謂是數一數二的,2021年以來,呂梁市成立了氫能產業鏈工作專班,出臺了氫能產業發展的專項規劃,制定了2022年度行動計劃,拿出了專項基金重點扶持氫能產業發展。已形成孝義鵬飛、交城美錦兩戶“鏈主”企業帶動,在2022年年底已經初步形成“氣-站-運-車”全產業鏈條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