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9月4日,由中海石油氣電集團執行的“首船”國際液氫跨洋運輸示范工程從歐洲順利起航,將通過“萬海里級”的遠洋航運,將該批進口液氫運至中國深圳,標志著國際首例長距離跨洋液氫運輸示范工程正式啟動。

“雙碳”戰略背景下,我國能源產業發展迎來新的結構性調整關鍵時期和新能源產業大跨步發展的黃金階段。氫能作為未來終極能源和最具降碳競爭力的能源形式,將在我國乃至全球的能源產業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基于氫能的稟賦差異,在國際范圍內,氫能發展具有資源獲取不平衡、技術水平差異大、能源替代成本高等現實問題。由于氫能的物性特點,安全高效的運輸技術是決定氫能產業長足發展的關鍵環節,誰能解決氫能長距離高效運輸技術,誰就能掌握產業發展的制高點。
液氫、液氨、氣氫、有機物儲運氫等當前氫能的主要運輸形式,各自均具有一定的差異化優勢和應用場景,但從長遠形式判斷,液氫以能量密度高、運輸效率高等優勢,成為解決未來大規模、長距離氫能運輸利用的首選形式。
為全面貫徹科技驅動未來能源產業低碳化高質量發展理念,中國海油積極響應國家氫能發展戰略,推動構建國際氫能創新鏈、產業鏈,探索氫能貿易,與氫能技術領先的國家和地區開展項目合作。中國海油以自主核心技術和豐富的LNG貿易經驗為依托,結合國際氫能地域稟賦差異特性,率先啟動了液氫國際貿易與跨洋運輸利用產業模式的探索與技術體系的攻關研究工作,并全力推進我國首船液氫國際跨洋運輸利用示范工程,旨在通過產業發展模式、產業技術體系、產業政策與法律法規等綜合研究,貫通國際跨洋氫能運輸利用的技術壁壘,打通全產業鏈關鍵環節。
為推動首船國際液氫跨洋運輸示范工程,氣電集團技術團隊針對液氫長距離跨洋運輸產業鏈,系統性開展了運輸工藝技術、裝備技術、安全技術及國際政策法律法規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確保“首航”順利開展。
此次跨洋運輸示范工程與法國液化空氣集團的產業技術與資源合作,由國際上具有低溫能源運輸經驗的運輸公司承運,經由大西洋至好望角至馬六甲海峽,抵達深圳的運輸航線,完成對液氫長距離跨洋運輸的試驗與測試。
本次國際首例長距離跨洋液氫運輸示范工程,開啟了我國在氫能長距離跨洋運輸利用產業發展“先行先試”的新篇章,為中國海油氫能產業“構建國際資源池、打造運輸網絡、形成利用市場”發展模式的建立及未來大規模氫能洲際存儲轉運產業發展奠定技術基礎,將著力打造中國海油繼LNG貿易鏈之后的又一海油特色的清潔能源發展之路,全面助力中國海油戰新產業領域產業技術的高質量發展。